2022年上半年,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减,央行、银保监会等6家监管机构合计开出罚单3175张,处罚金额逾11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千万级罚单的数量大幅减少,银保监全系统共开出3张千万罚单,而去年同期有10张,且与此前国有行、股份行频领巨额罚单的现象有所不同,处罚对象开始向城农商行集中。 同时,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成为监管重点的关注对象,在信贷业务、员工失责方面违规不止。据财经网金融梳理,上半年,农商行在罚单数量及处罚金额方面均“领先”各银行类型,合计拿下679张罚单,处罚金额达2.05亿元。村镇银行则在领下12张百万级罚单的基础上,累计罚金达712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两倍不止。 针对这一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炎林指出,农村金融机构尚未建立全面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内控机制、公司治理不完善,高管人员、实际操作部门以及其他人员对信贷风险尚未形成清晰合理的认知;技术手段落后,客户经理进行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掌握好现代分析技术,不能对信用贷款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上半年银行业领罚逾11亿元 千万级罚单向城农商行倾斜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交易所、交易商协会6家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银行业合计开出罚单3175张,处罚金额逾11亿元。 其中,银保监会开出罚单2410张,处罚金额达8.45亿元,处罚机构1209家次,处罚人员1764人次,罚单梳理和处罚金额占比均超过七成,是作出处罚的主要监管机构。 相较于去年同期来看,2021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全系统共开出罚单1933张,处罚金额合计达9.6亿元,今年上半年罚单数量有所增加,处罚金额却在下滑。 贺炎林分析称,银行业处罚金额有明显下滑,一方面是为了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效果显现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监管者对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以银保监全系统开出的罚单来分析,2022年上半年,黑龙江地区银行领取罚单最多,共领下罚单190张,其次是江西省182张、山东省170张;浙江地区银行处罚金额最高,合计被罚9176万元,其次是山东省6782万元、广东省5280万元。 黑龙江地区银行的190张罚单中,龙江银行总行、5家分行、8家支行及23名相关责任人就领下42张罚单,是领罚主力,违规原因包括违规发放贷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不准确、变相接受本行股权质押为股东提供融资等等。 浙江地区银行被处罚金额最高,或是因为该地银行频频领下百万罚单,总计118张罚单中有28张罚金都超过百万元,最高处罚金额的罚单由金华银行领下,6月6日,因违规掩盖不良资产、虚增存贷款、违规收费等8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525万元。 从处罚金额来看,青农商行拿下上半年单张处罚金额最高的罚单,今年1月28日,青岛农商行领下青岛银保监局的“1号”罚单,因为存在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投资业务投后风险管控不到位、员工行为管控不力等违法违规,被处以罚款4410万元。而农业银行则是被银保监会处罚金额累计最高的银行,合计领下罚单150张,罚没金额达5092.7万元。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千万级罚单的数量有所减少,5家金融监管部门合计开出6张处罚金额超过千万的罚单,分别是青农商行4410万元、网商银行2236.5万元、民生银行太原支行1710万元、东亚银行1674万元、龙江银行1260万元、农业银行崇左分行1142.5万元。 6张千万罚单中,有3张由银保监会开出,分别是青农商行、民生银行及龙江银行,所属银行类型分别为农商行、城商行和股份行。而去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开出的千万罚单有10张,分别指向5家股份行、3家股份行、1家外资行及1家政策行,领下最高处罚金额罚单是华夏银行,被罚9830万元。 由此不难看出,今年以来,千万罚单同比大幅减少,且开始向城农商行集中,与此前国有行、股份行频领巨额罚单的现象有所不同。 “罚单从全国性银行蔓延至中小银行,可看出大型金融机构的合规内控逐步完善,监管部门开始加大对于区域性银行的合规管制,发现人员操作、隐报瞒报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零壹智库金融组研究总监李薇对财经网金融解释道。 贺炎林则表示,城商行和农商行由于底子薄、风控能力差,在公司治理建设等方面与大银行有差距。同时,由于竞争激烈、外部环境恶化,城农商行的稳健经营面临挑战,有些小银行甚至铤而走险,道德风险加大。另外,城农商行在金融科技运用不足,受制于技术、人才方面的劣势与固有体制的制约,城农商行科技水平相对薄弱,科技运用方面存在一定劣势。 员工行为失范、信贷违规频发 农商行、村镇银行成监管重点 如上述梳理,城、农商行日渐成为监管大额罚单的关注对象,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也频繁出现在银保监会的处罚名单之中,且处罚金额逐步攀升。 此前,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曾公开表示,我国目前共有中小银行3991家,包括城市商业银行147家,农村信用社(包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信社)2196家,村镇银行1651家,总资产92万亿元,中小银行总资产在银行业总资产比例中占比是29%。 今年3月末,央行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186家和103家,资产分别占本类型机构的5%、7%。 从上半年各银行类型的总处罚金额上,也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机构正逐步成为领罚“主力军”。2022年上半年,农商行在罚单数量和处罚金额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合计拿下679张罚单,处罚金额达2.05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冠军选手”国有行1.7亿元的罚金。 当然也超过今年同期的其他银行——国有行领下罚单514张,处罚金额为1.77亿元;股份行领下罚单256张,处罚金额为1.7亿元;城商行领下罚单329张,处罚金额为1.37亿元;村镇银行领下罚单248张,处罚金额为7123万;农信社领下罚单171张,处罚金额为3763万元;政策行领下罚单52张,处罚金额为3332万元。 另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在今年的前六个月中,农商行领取罚单数量一直位居各月榜首,占据当月银保监会所开罚单总数三分之一左右。 村镇银行方面,2022年上半年共领下罚单248张,累计罚金达7123万元,其中百万级罚单多达12张。相比较下,去年同期村镇银行仅有2张百万罚单,罚金合计2469万元,一年之间罚金已增长两倍不止。 此外,今年2月,村镇银行累计被处罚数额还曾罕见超过了此前屡屡揽下大部分处罚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共收下罚单20张,合计被罚1106.9万元,当月国有行领下罚单45张,累计被罚950万元;股份行领下罚单25张,累计被罚900万元。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主要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的创新。监管部门对于村镇银行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说明村镇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存在问题,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待提升。”贺炎林指出。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罚单所涵盖的违规事由多以信贷业务违规为主,1107张罚单中有795张涉及该类违规,占比超七成。包括违规发放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入房市、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等。 在贷款业务过程中存在的违规,常常还伴随着员工行为失范等问题,比如伙同客户伪造贷款资料、与客户发生异常资金往来、为不符合借款条件的借款人办理续贷掩盖风险等等。 监管罚单在处罚银行机构的同时,也追责到个人。今年上半年,农村金融机构共有826名责任人员被监管处罚,比受到处罚的501家机构高出65%。其中66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终身,另有29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1年到10年不等、12人被取消董监高任职资格。 对此,贺炎林解释称,农村金融机构尚未建立全面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内控机制不完善,全面、高效的风险控制内控机制要求把信贷风险控制理念贯彻到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工作中,把风险控制的职责贯穿到部门、岗位,甚至是员工。但农村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实际操作部门以及其他人员对信贷风险尚未形成清晰合理的认知,在销售产品或进行业务的过程中追逐眼前绩效,忽视了背后所要承担的风险。 此外,技术手段的落后也有一定影响,他表示,客户经理进行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掌握好现代分析技术,不能对信用贷款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多是用直觉的主观判断方法对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导致防控风险的结果不够客观、可靠。 事实上,对于业务风险和员工行为管控的有效性,与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息息相关。贺炎林提到,信贷违规频发也可能源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没有恪尽职守,没有稳健合规经营;大股东利用资本话语权干扰和影响董事会决策,从而发放关联贷款;管理体系规则混乱,出现越权审批等公司治理问题。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银保监会已经多次公开表示,推进中小银行的改革和化险,重在公司治理和机制建设。但就上半年罚单情况来看,仍有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存在高管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履职、重大关联交易审批程序不合规、资金流入主要股东及相关企业等违规。 李薇指出,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地处下沉市场、人员规模与科技系统能力有限,因此极易产生信贷违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在强监管的引导下,农村金融机构将高度重视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内控管理文化、股权结构优化、加速兼并重组等等。今后监管层也将进一步强调中小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明确其发展定位,使其真正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搜索
复制
|